博客年龄:17年9个月
访问:?
文章:205篇

个人描述

姓名:沧海泛舟
职业:新闻
位置:中国,山西
邮箱:wlj.cz@163.com
qq:271333792

《康熙王朝》四大不足

分类:文化视角
2006-08-26 11:55 阅读(?)评论(0)

 10ddb6214af.jpg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中央电视台8套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一时间对《康》剧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诚然,《康》剧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选材较好、拍摄成功、影响重大的历史巨片之一。它通过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噶尔丹等一系列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全面刻画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将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培育人们的爱国热情,还是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堪称历史巨片中的经典之作,硬是让我国观众过了一把“历史瘾”。而笔者要指出的则是《康》剧中的几点不足。   
     首先,历史题材巨片一定要以历史的真实性来吸引人、打动人和鼓舞人,然后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而《康》剧和以往多数历史题材片一样在重大史实上进行了虚构,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容易对观众造成误导。众所周知,历史剧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真实性,没有真实性的历史是毫无意义的。譬如,康熙收台湾一节戏,演得是施琅率清军攻破台湾、郑成功之子郑经自杀。而真实的历史是,当时郑经已死,郑经次子郑克爽嗣延平王位。在清军强有力的攻势下,克爽遣使乞降,清军进驻台湾。又如,噶尔丹是病死的,而不是被大阿哥刺死的。   
     其次,康熙帝一生文武兼备、有勇有谋,少时就志向远大。而《康》剧在塑造青少年康熙这一人物形象时,更多地对孝庄太后的作用作了渲染。笔者并不否认孝庄太后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女中豪杰,她对培养康熙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少年康熙设计除鏊拜等重大行动完全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康》剧应重点对青少年康熙的智谋进行刻画。而《康》剧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少年康熙办事勇气可嘉,而谋略不足,处处由孝庄出来为康熙“收拾残局”。  
     第三,《康》剧对康熙一生的主要功绩诸如平三藩、收台湾、消灭噶尔丹叛乱等都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确实对观众有极大的感染力。而笔者要说,康熙帝同沙俄开战,大败沙俄于雅克萨,迫使沙俄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从而使中俄东段边界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这一边界得以维持100多年。如果说康熙收复台湾等壮举是清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国内斗争,那么对沙俄侵略者的动武则体现了清政府当时强硬的对外政策和坚决捍卫我国领土不受外族侵略的决心。这本是《康》剧应浓墨重彩、大加褒扬的一笔。但《康》剧在处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时都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第四,《康》剧固然是对康熙帝这一“千古一帝”进行“演绎”、“评述”,就应对其一生的方方面面的历史功绩进行总结。在康熙执政时期,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康熙时,政府开始编修明史;著名的《康熙字典》也在此时编纂完成。同时,清政府亦实施了很多经济改革措施,为日后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这些方面的成就,《康》剧或稍加涉及,或根本没有涉及,只是大力刻画康熙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杰出成就。这对于塑造康熙“千古—帝”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写于2002年1月)

  最后修改于 2008-10-19 22:1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