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05篇

个人描述

姓名:沧海泛舟
职业:新闻
位置:中国,山西
邮箱:wlj.cz@163.com
qq:271333792

三圣公主庙:母权时代的“活化石”

2018-01-21 17:25 阅读(?)评论(0)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这段经典的叙述,让人们记住了发鸠山,记住了精卫鸟。

    长子是精卫之乡,炎帝故里。在长子,精卫的名望远大于其父炎帝,炎帝传说黯淡于精卫的光环之下,密布于长子的三圣公主庙便是精卫作为“长子文化代言人”的明证和诠释。

    何为三圣公主?宋宣和元年《修灵湫庙载记》:“灵湫庙,在发鸠山西麓,浊漳源头,古称泉神庙,祀神农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当地俗称三圣公主。宋政和初朝廷敕名‘灵湫’。”朱载堉《羊头山新记》:“又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宋政和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水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依文献记载,炎帝少女女娃是漳水之神,称三圣公主,祭祀女娃的祠庙为灵湫庙,也叫三圣公主庙。灵湫庙中,女娃母女三人并排而坐,女娃居中,其母其姐分列左右。也就是说,炎帝夫人、女娃之母为大圣公主,炎帝大女儿、女娃之姐为二圣公主,女娃本人为三圣公主。称女性为公主明显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产物,在女权社会中女尊男卑,应称女主才对。  

     同样是女神,散布于上党城乡的二仙庙是如何构局呢!以二仙祖庙壶关真泽宫为例,庙中正殿二仙正襟危坐,后殿奉祀二仙父母圣公圣母。比照二仙祖庙,三圣公主庙中正殿应奉女娃姐妹,后殿祀炎帝夫妻,如此才符合孝道礼仪。

    中国封建社会讲求伦理纲常,皇帝以孝治天下。《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在三圣公主庙中,不设一家之主炎帝之位,岂非大不敬?此种布局,令人大惑难解。而所有这一切,若考虑到女娃所处时代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大背景,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庄子·杂篇·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糜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那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据《帝王世纪》:“神农母曰女登,有神龙首,感女登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附宝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日角龙颜。少昊金天氏,母曰女节,有星如虹下流,意感而生少昊。颛顼母曰景仆,昌意正妃,谓之女枢,有星贯月如虹,感女枢于幽房之宫而生颛顼。尧母曰庆都,观河遇赤龙,晻然阴风,感而有孕,十四月而生尧。”上古帝王出生皆具神幻色彩,其实是知母不知父的隐秘说法。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盛行原始的走婚或对偶婚。炎帝到其妻所在部落与妻子结合,生下女娃姐妹后,又回到自己的部落照看姐妹们的孩子;而女娃姐妹二人则随母亲生活,由姨姨、舅舅们呵护成长。三圣公主庙不祀炎帝正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是上古日常生活的情景再现。后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炎帝地位上升,成为三皇五帝之一。人们为敬祀炎帝,把炎帝庙建在三圣公主庙附近,让他们一家“形影不离”,但却“各自为政”。

    孟繁仁教授《漫话中华文明起源》中,讲述了山西洪洞地区女娲和伏羲“婚变”的故事。女娲和伏羲在吉县人祖山成婚后,两人回到女娲在洪洞侯村的治所娲皇宫生活,夫妻育有三女一子。后由于某种原因产生“婚变”,女娲将伏羲赶走。不久,女娲又生悔意,遣她最信任的三个女儿分头去寻伏羲,并责令她们找不到伏羲不许回来。大女儿向西南,追到洪洞西北十里的屯里村;二女儿向东南,追到广胜寺西十五里的板榻村,都未找到伏羲。三女儿追到离侯村“九里十三步”远的伏牛村,见到父亲伏羲,伏羲不愿回去,三女儿便留在父亲身边照顾他。缘于此,屯里村和板榻村建有奉祀伏羲两个女儿的娘娘庙。在羲皇庙中,后宫专辟娘娘殿,敬奉伏羲三女儿。除吉县人祖山上人祖庙是女娲和伏羲比肩而坐,共同享受人们的祭祀外,其他地方都是分别建立娲皇宫和羲皇庙,女娲和伏羲单独面对信众。可见,庙中供奉场景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写照。生活中怎样,庙中祭拜场景便怎样。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炎帝在高平活动的传说极盛,炎帝庙广泛分布于境内,由诸多炎帝庙可窥炎帝一家在高平的生活场景。羊头山上炎帝高庙里,炎帝与夫人、大儿子三人并肩而坐。《羊头山新记》:“石之西南一百七十步有庙一所,正殿五间,殿中塑神农及后妃、太子像,皆冠冕若王者之服。按:神农时,尚未有衣冠之制,不若设木主为宜耳。”下台村炎帝中庙主祀炎帝,附设太子殿。团池炎帝寝宫发现国内唯一一幅炎帝夫妇壁画像。炎帝一家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这与长子三圣公主庙内炎帝缺位形成鲜明对比。此种情况表明,炎帝在长子活动时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而在高平活动时己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民间传说,炎帝在长子活动时娶了正妃娘娘,娘家为长治县原家庄;炎帝在高平活动时娶了后妃娘娘,娘家为高平长畛村。实际上,母系氏族社会中炎帝还没有日后崇高的地位。否则,炎帝大可以如后世之帝王,与两位娘娘一起生活,怎会抛弃正妃呢?或者,生活在长子与高平的炎帝不是一个人,是两代炎帝。

    女娃溺水身亡,后人在发鸠山为她修建了女娃坟,也叫皇姑坟或黄姑坟(因未嫁先亡)。女娃的姐姐瑶姬与赤松子成亲,修炼为风婆,与丈夫雨师共司天地间风雨之职,造福百姓。无论出嫁与否,子女均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则回归自己的部落。

    长子三圣公主庙中母女三人同坐,父亲缺位,真实折射了母权时代之遗风。

 

 

  最后修改于 2018-06-26 16:5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