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05篇

个人描述

姓名:沧海泛舟
职业:新闻
位置:中国,山西
邮箱:wlj.cz@163.com
qq:271333792

历史迷踪:建文帝归隐太行山?

2021-05-14 09:18 阅读(?)评论(0)
    600多年前,明朝政治大地震,燕王朱棣不满朝廷削藩之举,发起靖难之役,把侄儿建文帝赶下龙位,自己荣登大宝。建文帝朱允炆是亡是逃,遂成迷局。一说建文帝葬身火海,殒命皇宫。一说建文帝密道逃出,隐姓埋名,并有后代庚续。目前社会上对于朱允炆后代说法多种多样,有啜姓说、让姓说、何姓说、史姓说等等,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在山西平顺,就疑有建文后裔传世。                     
                                耐人寻味的故事与村名
    山西平顺县太行山深处,有一名为吾乐的村落,全村人都姓王(极少不姓王的是媳妇或上门女婿)。王氏族人说,祖先是朱洪武,本姓朱不姓王,是逃难定居到此的。吾乐,原名乌落,清顺治年间改为乌乐,民国时又改为吾乐。
    村里口传古时一个老财主因官司缠身,携家人由南方逃难潞州,欲投亲戚。其肩挑一扁担,一头挑孩子,一头挑衣被。刚到潞州,就听说朝廷盘查甚严。老财主心里知道朝廷盘查的是谁,急忙逃离潞州城。此时,一只乌鸦“呱、呱”乱叫,似乎在给他带路。跟着乌鸦的叫声,老财主挑着孩子匆匆赶路,走到潞州城东几十里大山深处的一个地方。乌鸦落到一棵树上,又叫几声,不见踪影。老财主便于此地定居下来。乌鸦落窝之地就是今平顺清凉山脚下的吾乐村。后来有邻村人问起老财主身世,老财主说自己叫王牛焕,祖上家境殷实,破败落难到此。因有神鸟指引,乌鸦落窝,王氏先人就把定居的村子起名叫“乌落”。王牛焕就是吾乐村王氏始祖。王牛焕定居吾乐后,育有五子,四子夭折。明朝大移民时,长子王纲迁居林州。现在村中是二子、三子、五子的后代。
    那么,王氏始祖王牛焕是何时迁居吾乐村的呢?《林州历史文化》第3期刊载《林州王姓源流释》一文称,“合涧镇王家园村王氏始祖王纲,明朝初年从山西省平顺县乌乐村迁居我市城南起灯山之西王家园。迁林至今已500余载”。《林州王纲族谱》说,元朝末年由于战乱灾荒,中原一带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明洪武二十一年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河北。赐钞备农具,复三年。”(《明史·太祖本纪》)时我族始祖王纲,由平顺县乌乐村徙至林邑南观灯山之西居种。王纲是王牛焕长子,他是明初由吾乐村迁至林州的,王牛焕是朱洪武后人,王牛焕到吾乐村时间应也是明初。从吾乐村人流传是朱洪武后裔到明初落难定居吾乐故事,建文帝的身影忽隐忽现。
    无疑,王牛焕逃难定居吾乐村的故事是想留给后代某种信息。朱洪武后代,本姓朱不姓王,明确吾乐王氏是大明皇族后裔。祖上有钱,老财主由南方逃难潞州寻亲,是否想找就藩潞州的同族沈王朱模避祸?由于抓捕风声紧,只好继续奔波,逃至大山深处?朱洪武后代的说法在特定历史年代是不敢说的,只能到了一切问题烟消云散的时代,这一信息才能透露。王牛焕是否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呢?从时间上分析,非常有可能。沈王朱模于1408年就藩潞州,建文帝生于1377年,1408年之后来潞州寻亲避难,也就三四十岁的样子,长年经历风尘,看上去象个老人。大儿子朱文奎时年十来岁,扁担挑着的小孩抑或是建文帝的二子或三子。如果王牛焕是建文帝,推测其长子王纲就是当年和他一起逃出皇宫的朱文奎。
   “吾乐”地名过于特别,本来是主谓结构,却用作村名,起名的方式、蕴含的意义与周边村庄迥然不同。从乌落到吾乐的地名演变,透射出王氏族人不凡的文化造诣,也表达出心态的曲折变化,绝非缺乏教育的山野村夫所能想到。“乌落”一词,尽显初到此地逃难人心情的无奈、辛酸、委屈、落魄……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原受犬欺。个中滋味,借用一首古词描述万分形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宫廷到乡野,不同的条件磨砺了王氏族人的心性,他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面对实际,慢慢习惯了农村无拘无束之世外桃源生活,象乌鸦一样快乐,不再纠缠过住,把村名更名乌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不正是此刻王氏族人心情的真实写照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乡下居住久了,王氏族人释怀开悟,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看穿了人间苦辣酸甜,荣辱置之度外,改村名为吾乐更能体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首辛弃疾的词是王氏族人此间心情最好的注解。尤其是词中经典名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成为王氏族人的座右铭。或许,“吾乐”之名就取自于此,豁达看淡一切,知足常乐。         
                                 文庙建筑布局碑文家谱藏玄机
     过上平常人日子的王氏后人也在村里修庙盖祠,与别村无二。村中最大的庙宇是文庙,雄踞土岸之上,一进院落,坐北向南,俯瞰全村。土岸用石头垒砌加固,下挖窑洞,岸上岸下落差巨大,更衬托出文庙高大威严,气势恢宏。从外看,文庙大门由正中山门三间,左右各两间夹楼与东西钟鼓二楼组成,一字排开,共九间;从院内回望山门,因有两边厢房阻挡视线,只看到倒座戏楼与两边夹楼,共五间,寓意九五之尊。山门高出地面很多,由石阶连通,从下往上两组石阶共十八级,每组九级。两组石阶连接处平缓,可稍事休息。进入山门,地势抬升,自然将庙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院有五级石阶连接。庙外两组九级石阶与庙内五级石阶又象征九五之尊。文庙主殿已毁,在原址上修建了两层砖混楼,看不出建筑规制。好友王新闻是吾乐村人,供职于平顺县政协。据王先生回忆,吾乐文庙主殿是1980年拆除的,原来主殿五间,供奉儒、释、道三教圣人,孔子居中,占三间,老子、佛祖各占一间,三座神像用墙隔开,两边角殿各两间,主殿加角殿共九间,他小时候就是在文庙上的学。从山门方向观主殿,也由于有厢房阻碍视线,只能看到五间大殿,看不到东西角殿。此正所谓明五暗九结构,九五之尊含意自明。由文庙内碑文得知,早先文庙是佛殿,后改建为儒、释、道并崇的三圣庙,或因以儒为尊,就直接称为文庙了。文庙钟楼上明代大钟铸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的铭文,留下宣扬佛教的印记。一个村子,为何要修一座偌大的文庙呢?用意无非有二:一是王氏由皇宫流落乡间,深知教育对一国或一族之重要性,提倡儒学,用文化武装头脑,经世致用,果然后世吾乐村人才辈出,文风昌盛;二是建文帝当政时摧崇儒学,以文治天下,政治理念与孔圣一脉相承,祭孔子就是缅怀建文帝,九五之尊的建筑布局是建文帝贵为天子的象征,这一点只有王氏族人心中明白。此种情形与武则天失势后武氏后人隐居陵川南召村的做法是一致的,武氏后人也是大修文庙,尊儒重教,明奉孔圣,暗祀武后,文脉不绝。
    吾乐村王氏族谱在特殊的年代毁掉了,今天还有迁居林州的王氏族谱存世,从文庙仅剩的几块碑与林州王氏族谱可窥得王氏与建文帝相关的珠丝蚂迹。文庙以前也供奉过王氏祖先牌位,可见文庙既是家庙又是公庙。据文庙康熙年间《平邑乌落村补修神庙记》,参与修庙人员的名字有王呈麟、王帝锡、王钦赐、王君宰、王皇佐、王瑞麟、王作麟等,凸显皇族气象,富贵吉祥(当然,碑上也有王大狗、王二憨等土气的名字)。从康熙《平邑乌落村补修神庙记》、道光《重修戏楼暨两庑落成碑记》、光绪《重修大成庙碑序》三通碑上记录的修庙捐款人员中发现有“钦、大、君、道、良、成”等字辈,与明太祖朱元璋对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中的一些派字是吻合的,“成”可认为对应“晟”。在林州王纲世系中,也有君字辈、成字辈。蹊跷的是,从王纲起,二世祖佚名,三世祖名英,四世祖名璋(与朱元璋的璋同),五世祖名宗仁、宗儒(四世祖、五世祖名字合在一起有祖宗之意),六世祖名字全部是木字作偏旁,与朱元璋给儿子起名方式相同,七世祖是君字辈,这是否是以一种隐匿的方式不忘祖先呢?
    已为寻常百姓的王氏后人处处小心翼翼,深怕招惹是非,导致杀身之祸。文庙主殿明明是五开间,两边角殿各两间,明五暗九结构。而康熙《平邑乌落村补修神庙记》却这样写道,乌落村居□□西南之境,山峻而土沃,风流地流,人杰之区,旧有三教圣□□□□□□三开左右角殿,六开殿对有乐楼。点明文庙主殿是六开间,对着戏楼,角殿共三间,左右各一间半,明六暗九,既不凸现九五之尊意涵,也不符合建筑美学。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故意“曲笔”为之,恐官府追究。前文提到,《林州王姓源流释》一文称,王纲明朝初年从山西省平顺县乌乐村迁居林州,至今已500余载。而《林州王纲族谱》则说王纲是明洪武二十一年自乌乐迁居林州的。洪武二十一年是1389年,距今600多年,明显与《林州王姓源流释》所说迁林500余载不符,又是“曲笔”为之。朱洪武后裔是朱元璋逝后才落难的,改名换姓作为普通人融入明初大移民只能在永乐年间,把迁林时间节点改为明洪武二十一年,意在掩人耳目,怕别人看到族谱联想其是建文后裔。两处“曲笔”正是王氏族人处事惊若寒蝉、低调谨慎的反映。
    据王新闻讲,同治年间,其妻家祖上在陕西为官(从四品),生意从沈阳做到杭州,村里的王家大院有七进院。当时因东院长子建有五间正房、左右各两间配房,被告发私建九五开间的欺君之罪。后回家将大院房屋拆除,所有家私无论里面有什么,一律按五块银元变卖,从此败落。这个故事反向说明,王氏后人遇事“曲笔”并非杞人忧天,稍不注意便会遭致祸端。       
    吾乐村周围一些山名与南京的山名相同或相似,南京有清凉山、狮子山、老虎山、猪头山、牛首山,吾乐有清凉山、狮子山、虎头山、猪(朱)头上、牛王爷岭,还有凤峧等难解的地名,村外一地曰“建墓圪堆”(读音如此,不知字怎么写),吾乐某些民俗也与安徽凤阳相似。到底纯属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暗通款曲,还需要认真探究。
    种种迹象似在表明,太行山上吾乐村就是建文帝归隐之地。
  最后修改于 2021-05-14 09:2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